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實錄 | 水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1—10月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

時間:2022-11-17  來源:中國水利  

      水利部于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上午召開2022年1—10月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介紹有關情況,并和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水利工程建設司司長王勝萬共同答記者問,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曉琳主持會議。

李曉琳: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水利部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繼續舉行2022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和成效系列主題發布,主要向大家介紹今年1—10月有關工作情況。出席發布會的有:水利部副部長劉偉平、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水利工程建設司司長王勝萬。幾位發布人將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現在,我們先請劉偉平副部長作介紹。

劉偉平: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這次新聞發布會,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水利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水利部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抓好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的落實,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實施流域防洪、國家水網等重大工程,積極推進重要河湖生態保護治理,在今年前三季度開工42項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8236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增進民生福祉作出積極貢獻。

  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1—10月,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0月份,山東官路水庫、浙江擴大杭嘉湖南排后續西部通道等3項重大工程相繼開工建設。截止到10月份,今年以來新開工的重大水利工程達到了45項,創造了歷史新高。在建工程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廣東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48條隧洞全線貫通,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通過正常蓄水位驗收、右岸首臺機組發電試運行,西藏湘河水利樞紐下閘蓄水,黃河小浪底南岸灌區工程主干渠試通水。1—10月,全國累計新開工水利項目2.4萬個,新增投資規模1.1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開工5200余項工程項目、多增加投資規模7235億元。

  落實水利建設投資達1.1萬億元。不斷創新水利投融資機制,積極拓展水利建設籌資渠道,持續保障水利建設資金需要。1—10月,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1006億元、同比增長53%;較9月底增加投資435億元。其中,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979億元、同比增長103%;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2888億元、同比增長77%。目前,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銀行貸款和社會資本在水利投資中的占比已達44.2%,進一步拓寬了水利建設投資融資的渠道。

  完成水利建設投資9211億元。強化調度督導,指導地方抓好施工組織,加快序時進度,充分發揮水利投資的拉動作用。1—10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9211億元、同比增長63.3%;較9月底增加投資975億元。有12個省份完成投資超過400億元,特別是廣東、云南、河北、安徽投資完成超過500億元。持續發揮水利建設促就業作用,水利項目施工累計吸納就業人數226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83萬人,上述兩項較9月底分別增加17萬人和12萬人。

  下一步,水利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年度目標任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繼續大力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確保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萬億元以上,為推動經濟進一步回穩向上作出積極貢獻。同時,積極謀劃好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水利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水利力量。

  我就簡要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記者們的提問。謝謝!

李曉琳:

  謝謝劉部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各位記者舉手示意,并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問答環節

問答1

經濟日報記者:

  今年陸續開工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請問目前這些項目建設進展如何?在今年的擴大有效投資方面又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可否舉例說明。謝謝!

王勝萬:

  謝謝經濟日報記者的提問。

  今年,水利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切實擔負起水利建設對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以超常規力度推動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

  今年以來,共開工45項重大水利工程,開工項目數量創歷史新高,工程類型涵蓋了防洪、引調水、灌區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這些都是支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分布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投資規模超過4000億元。這些項目開工后,在短時間內就完成投資近120億元,有效發揮了重大水利工程吸納投資大、產業鏈條長、創造就業多的優勢。

  下面,我通過三個例子作具體說明:

  一是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這是今年開工的單體投資最大的項目,總投資606億元。今年8月開工以來,已完成了生產營地試驗室等輔助設施建設,開始實施輸水隧洞開挖,完成投資4.8億元。

  二是雄安新區防洪治理工程。這是雄安新區起步區防洪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總投資180億元。自5月開工以來,工程加快實施,西北圍堤生態防洪堤建設、新蓋房分洪道右堤堤防加固和治理工程(一期)都已具備應急度汛能力;白溝引河左堤生態防洪堤建設、趙王新河治理工程(雄縣段)一期已完成河道疏浚,增加了河道過流能力,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

  三是新建大型灌區建設。目前,國務院今年重點推進的江西大坳、廣西龍云、廣西大藤峽、江西梅江、海南牛路嶺、安徽懷洪新河等6處新建大型灌區全部開工建設,總投資336億元。現正有序加快建設實施,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將逐步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600多萬畝,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們還要再接再厲,推動后續擬開工項目應開盡開,加快工程建設,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確保投資落實落地,全力以赴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出水利貢獻。謝謝!

問答2

科技日報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那么對于水利建設來說,水利部在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數字化方面有什么考慮?目前,做了哪些工作,開展情況如何?謝謝!

劉偉平: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我在上一次新聞發布會就說過,水利是最傳統的一個行業,而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產業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基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

  水利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傳統行業業務的深度融合,著力提升水利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我們遵循“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總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算據、算法、算力為支撐,著力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功能,建設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為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力驅動。

  目前,主要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謀劃頂層設計。水利部印發了《智慧水利建設頂層設計》《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技術大綱(試行)》等11項指導性和技術性文件,這11個文件從行政、規劃、標準、實施四個層面,統籌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水利工程建設,明確了推進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責任單,回答了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如何共享等智慧水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二是開展先行先試。在水利領域加快促進傳統的水利行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沒有先例、沒有可以參照的模板,需要不斷積極探索。2022年,水利部在部本級、7個流域管理機構、37個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11個重點工程單位開展了94項數字孿生流域先行先試工作。目前,先行先試項目進展順利,已進入中期評估階段,已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產品、技術和案例。

  三是提升設施智能化水平。初步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水利監測感知網,11萬座報汛站雨水情測報信息采集傳輸時間從小時級縮短到分鐘級,實現了重要水信息及時掌握。開展了小浪底、丹江口、尼爾基、大藤峽以及三峽和南水北調等重點工程的數字孿生工程建設,強化工程調度運行“四預”功能,并且在去年特別是今年長江抗旱、黃河防秋汛、珠江防洪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謝謝!

問答3

澎湃新聞記者:

  2020年,國務院對我國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作出部署安排,明確要求到“十四五”末要全部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請問,目前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情況如何?

王勝萬:

  謝謝你的提問。

  水庫是調控水資源時空分布、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江河防洪安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礎設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庫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堅持安全第一,加強隱患排查預警和消除,在“十四五”時期解決防汛中的薄弱環節,確保現有水庫安然無恙。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專門聽取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匯報并作出安排部署。進入新發展階段,黨中央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守住大壩安全底線,確保江河安瀾,對水庫大壩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工作要求,多次專項部署加快推動水庫除險加固工作,李國英部長明確要求,“十四五”要全面完成存量水庫的除險加固,實現動態清零,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

  一是切實落實管理責任。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和《“十四五”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方案》要求,將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納入河長制湖長制體系,督促指導各地加大地方投入、嚴格項目管理、加強監督指導,全力推進水庫安全鑒定和除險加固,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消除水庫大壩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各省級人民政府建立“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責任體系,將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納入地方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河湖長制管理體系,加大對市、縣的指導和監管,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不斷強化資金保障。2021年以來,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138.5億元、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63.2億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額度117.9億元,用于水庫除險加固,目前已完成投資294.7億元,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實施。

  三是加快推進項目實施。強化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明確節點目標,細化保障措施,有力有序推進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實施。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256座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已完成初步設計審批245座、開工224座、主體工程完工105座,黑龍江、江西等省份自籌資金實施的33座已開工31座。2021年安排實施的429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已基本完工,2022年安排實施的340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開工建設已達99%以上。通過強力推進項目實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

  此外,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安排部署和2021年國辦有關文件要求,水利部大力推進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計劃“十四五”期間完成55370座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47284座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實現全國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設施全覆蓋、大壩安全監測設施應設盡設,全面提升小型水庫監測預警能力。2021年以來,全國實施完成18087座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設施建設、占小型水庫總數19.3%,實施完成9009座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占小型水庫總數9.6%,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并發揮監測預警作用,為水庫安全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同時,財政部對小型水庫安全監測工作也給予大力支持,2022年安排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9億元,選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五省開展小型水庫監測能力提升試點項目建設,探索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進監測設施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為落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下一步,水利部將錨定年度目標,持續抓好水庫除險加固和監測設施建設工作,著力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水利力量。謝謝!

問答4

農民日報記者:

  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對于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對黑土地保護提出明確要求,要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請問,水利部在黑土地保護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目前情況如何?謝謝!

張祥偉: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強調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貓”,要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土地保護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黑土地保護法施行為契機,扎實推進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持續加大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近年來,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加大東北黑土區水土保持力度。今年,安排東北黑土區涉及的4省區水土保持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12.2億元,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侵蝕溝治理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計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67平方公里、侵蝕溝2067條,可保護耕地面積57萬余畝。

  目前,已經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50平方公里,占計劃治理面積的89%;已經治理侵蝕溝1675條,占計劃的81%。今年已經治理的項目區土壤侵蝕強度平均下降90%,有效保護了耕地資源,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此外,地方也加大投入力度,今年以來4省區落實地方財政資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19.8億元,治理侵蝕溝9143條,可保護耕地260多萬畝。

  二是組織開展水土流失監測及侵蝕溝調查。組織對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動態變化情況進行監測,每年發布公告。根據監測結果,2021年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面積較2011年減少了3.9萬平方公里,減幅15.4%,其中:中度及以上侵蝕面積占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面積比例,由46%下降到21%,水土流失狀況呈現面積和強度“雙下降”、水蝕和風蝕“雙減少”態勢。此外,為加強黑土區侵蝕溝治理,組織開展了東北黑土區侵蝕溝專項調查,基本摸清了侵蝕溝的數量、長度、分布及變化趨勢。

  三是嚴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水土保持法、黑土地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都明確規定做好黑土區表土剝離、保存和利用。這幾年我們通過采取遙感監管、信用監管、現場監督檢查等方式,嚴格要求生產建設單位依法依規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體責任,落實黑土區表土剝離、保護和利用等水保措施。今年,共審批黑土區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3292個,落實了防治責任和防治措施,避免了因項目建設而造成人為水土流失660平方公里。同時,依法查處違法違規項目1453個,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黑土地保護法的要求,持續加大黑土地水土保持工作,促進黑土資源可持續利用。謝謝!

問答5

中國水利報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作出重大部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水利部在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何考慮?謝謝!

劉偉平: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黨的二十大報告舉旗定向,對于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作出了安排部署。就水利而言,黨的二十大對于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等方面都提出明確要求,為新時代新征程水利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扎實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具體來說是要提升四種能力:要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剛才我談到的四方面的具體能力,離不開水利基礎設施強有力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三峽工程的時候專門談到,大國重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治水、管水、興利、除害都離不開水利工程。在水利建設領域我們想著力做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按照黨的二十大的要求,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防洪工作、防汛工作的總目標。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開展流域防洪規劃的修編工作,以流域為單元,優化防洪工程布局,構建主要由水庫、河道及堤防、分蓄滯洪區組成的現代化防洪工程體系。加快黃河古賢、大柳樹等防洪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消除病險水庫安全隱患,推進大江大河堤防全面達標,強化蓄滯洪區安全建設,開展中小河流治理,完善現代化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全面提升我國的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二是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優化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骨干輸配水通道為綱,以區域河湖水系連通和供水渠道工程為目,以重點水資源調蓄工程為結,建設“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以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加快構建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大動脈;協同推進區域及省、市、縣水網建設,因地制宜完善農村供水工程網絡,加強現代化灌區建設,打通水網“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強我國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和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三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推動永定河、木蘭溪、查干湖、巢湖等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強化華北等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維護河湖健康生命,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貫徹“江河戰略”,全面提高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

  四是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的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建設,支撐流域防洪調度、水資源管理與調配、水生態過程調節等精準化決策,大力提升水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謝謝大家!

李曉琳:

  感謝劉部長和其他兩位發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